• 快盈viii




  • 中文 | 
    员工通道 邮箱登录
   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 > 正文

    70年伟大飞跃,水泥产量增长3344倍

    ——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
    发布时间2019-07-02 浏览次数: 11584
            2019年,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。70年来,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,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 ,迎难而上,开拓进取 ,奋力前行,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 ,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,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 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,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,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。
           一、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
           新中国成立70年来,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,综合国力与日俱增,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 ,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。
         (一)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,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。新中国诞生时,我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 。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 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9元 。经过长期努力 ,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679亿元,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.8%,居全球第11位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经济快速发展,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,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,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,2010年达到412119亿元,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 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。近三年 ,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、80万和90万亿元大关 ,2018年达到900309亿元,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%。按不变价计算 ,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5倍,年均增长8.1%;其中 ,1979—2018年年均增长9.4% ,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.9%左右的年均增速,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%左右 ,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。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,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。
         (二)财政实力由弱变强,外汇储备大幅增加 。建国初期,我国财政十分困难。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仅为62亿元,1978年增加到1132亿元。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,财政收入大幅增长,1999年全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0亿元。进入新世纪后,财政收入实现连续跨越,2012年达到117254亿元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,2018年达到183352亿元。1951—2018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.5%,其中1979—2018年年均增长13.6%,为促进经济发展、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。上世纪50—70年代,我国外汇储备相当紧张,1952年末外汇储备只有1.08亿美元,1978年末也仅为1.67亿美元,居世界第38位 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外汇储备稳步增加,2006年末突破1万亿美元 ,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 。2018年末,外汇储备余额为30727亿美元 ,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 .
         (三)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,影响力日益彰显。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,受外来封锁等影响,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较少 。上世纪50年代,与前苏联东欧国家一度开展交流 。70年代,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,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交往明显扩大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 ,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。1980年4月和5月,我国先后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;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,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。2003年以来 ,我国与亚洲 、大洋洲、拉美、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建设自贸区,目前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 ,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积极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得到160多个国家(地区)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;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,积极参与以WTO改革为代表的国际经贸规则制定,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了中国智慧,展现了大国担当。
           二、从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 ,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
           新中国成立70年来 ,我国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,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,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,三次产业发展趋于均衡 ,经济发展的全面性、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。
         (一)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 ,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。建国初期,我国农业生产基础单薄,“靠天吃饭”现象明显,粮食产量较低 。上世纪60—70年代 ,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推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。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,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。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0477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61223万吨,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397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86342亿元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,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,其中谷物、肉类、花生 、茶叶、水果等产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 。回首70年 ,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 ,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52年的18万千瓦提高至2018年的10亿千瓦,全国耕地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18年的6810万公顷 ,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。
         (二)工业体系逐步完善,多项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。建国之初我国工业部门十分单一,只有采矿业 、纺织业和简单加工业,大量工业产品依赖进口。新中国成立后,拉开了我国工业化的大幕,上世纪50—70年代我国初步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,为之后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宝贵基础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工业发展进入腾飞期 ,2012年工业增加值比1978年实际增长38.2倍。党的十八大以来 ,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 ,并逐步向中高端迈进 。2013—2018年 ,我国高技术产业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.7%和9.5%。目前,我国已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,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首位。2018年,我国原煤产量为36.8亿吨 ,比1949年增长114倍 ;钢材产量11.1亿吨 ,增长8503倍;水泥产量22.1亿吨,增长3344倍。电子信息产业应运而生,实现快速发展 。2018年 ,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达到18.0亿台和3.1亿台。
        (三)服务业蓬勃发展 ,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能力不断提高 。建国初期直至上世纪70年代,生产资料行业优先发展,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 。1952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195 亿元 ,到1978年也只有905 亿元 。改革开放以来 ,服务业随市场繁荣而日益兴旺,进入发展快车道。2018年,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69575亿元,比1978年实际增长51.0倍,年均增长10.4%。其中,交通运输业、批发和零售业、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9.0%、10.1%、10.3%和12.0%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,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行发展,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,成为保障就业、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 。
         (四)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从以依赖单一产业为主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 。建国初期,我国农业占比较高 ,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。1952年 ,第一、二 、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0.5% 、20.8%和28.7% 。上世纪50—70年代,随着工业化建设推进 ,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提升。1978年,第一、二、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7.7%、47.7%和24.6% 。改革开放以来 ,工业化、城镇化快速发展,农业基础巩固加强,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。2012年,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5.5% ,首次超过第二产业,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农业、工业、服务业协同发展。2018年 ,第一、二 、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.2%、40.7%和52.2% 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.2% 、36.1%和59.7%。 
           三、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 ,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实现重大飞跃
           新中国成立70年来 ,我国交通邮电快速发展,基础产业地位不断巩固 ,能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,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,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 
         (一)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斐然,综合运输网络四通八达。建国初期,我国交通十分落后 。建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加快,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,运输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。交通线路长度随现代化建设成倍增长 ,2012年末 ,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和公路里程分别比1978年末增长0.9倍和3.8倍 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,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,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。2018年末,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.1万公里 ,比1949年末增长5倍,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.9万公里,占世界高铁总量60%以上 ,以“四纵四横”为主骨架的高铁网基本形成;公路里程485万公里,增长59倍,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 ,2018年末达到14.3万公里;内河航道里程12.7万公里,增长72.7% ;定期航班航线里程838万公里 ,比1950年末增长734倍。
         (二)邮电通信水平全面提升,现代信息通信体系加快构建。建国初期,我国邮政通信发展水平很低,邮路总长度仅为70.6万公里,长途明线仅为14.6万对公里 。建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,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,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,信息化网络化后来居上 。2018年末 ,全国邮政营业网点27.5万处 ,比1949年末增长9.4倍 ;邮路总长度985万公里 ,比1978年末增长103% ;光缆线路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邮电通信全面发展,“宽带中国”建设加快实施 ,2018年移动宽带用户达13.1亿户,已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,大数据 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 ,高速、移动、安全、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。
         (三)能源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,基础保障作用日益增强。建国初期 ,我国能源供给严重短缺。1949年,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只有0.24亿吨标准煤,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。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努力 ,我国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,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给体系。2018年我国能源生产达到37.7亿吨标准煤 ,比1949年增长158倍 。2018年末 ,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9亿千瓦,比1978年末增长32.3倍。党的十八大以来 ,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,清洁能源利用大幅增加 ,水电、风电、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,天然气 、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洁能源生产比重从2012年的15.3%上升为2018年的23.5% ,我国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积极引领者。
           四、从城乡分割到统筹推进 ,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
           新中国成立70年来 ,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稳步实施,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,不同地区比较优势有效发挥 ,从东到西 、从南到北旧貌换新颜。
         (一)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,城市建设多姿多彩 。建国初期,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,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.6%。197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仅为17.9%。改革开放以来 ,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,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。2018年末 ,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.6%,比1978年末上升41.7个百分点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推进实施,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不断提高。2018年末,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.4% ,比2012年末提高8.0个百分点。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加速,城市数量持续增加 ,城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。1949—2018年 ,城市数量由132个发展到672个,其中地级以上城市由65个增加到297个 ,县级市由67个增加到375个;建制镇由2000个左右增加到21297个 。
         (二)农村建设成效显著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建国初期,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十分落后 。随着人口较快增长,农民温饱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,农村建设相对滞后。改革开放以来,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“三农”问题,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 ,坚持工业反哺农业 、城市支持农村,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 ,农村交通、通信明显改善。据测算 ,2018年 ,全国农村地区有99.9%的户所在自然村通公路,99.9%的户所在自然村通电,99.7%的户所在自然村通电话,98.1%的户所在自然村能接收有线电视信号 ,95.7%的户所在自然村已通宽带 。党的十八大以来 ,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,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建设,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。2018年,全国农村地区有65.3%的户所在自然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 ,83.6%的户所在自然村垃圾集中处理 。
         (三)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,新的增长极增长带蓄势崛起。建国初期,我国地区差距很大,工业基础薄弱,且都集中在“广(州)大(连)上(海)青(岛)天(津)”等沿海城市。上世纪50—70年代,在工业化建设中,生产力布局逐步变化。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西部大开发、中部崛起、东北振兴、东部率先发展等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进,区域发展新空间不断拓展。2018年,东部地区[1]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52.6% ,比1978年上升9.0个百分点。中西部后发优势不断显现。2018年,中部 、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1.1%和20.1%,分别比2000年提高1.9和2.7个百分点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京津冀协同发展 、长江经济带、粤港澳大湾区、长三角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 ,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形成。
           五、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,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发展成就举世瞩目
           新中国成立70年来 ,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,积极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抓住全球化机遇,从大规模“引进来”到大踏步“走出去”,再到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显著拓展 。
         (一)贸易大国地位日益巩固 ,货物贸易规模跃居世界首位。建国初期 ,我国外贸落后失衡,进出口规模十分有限。1950年,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11.3亿美元 。上世纪50—70年代,进出口略有扩大但仍处于较低水平。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06亿美元,居世界第29位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,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。2018年,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.6万亿美元,比1978年增长223倍 ,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 ;服务进出口总额7919亿美元,比1982年增长168倍 ,居世界第2位 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,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,多边经贸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全面发展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效果显现。2016—2018年 ,我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进出口 。 
         (二)引进外资大幅增加 ,日益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热土。建国初期直至上世纪70年代 ,我国利用外资渠道单一 、规模很小 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市场准入不断放宽,投资环境持续优化,引进外资规模大幅增加。2018年,我国实际使用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1350亿美元,比1983年增长146倍,年均增长15.3% ,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;1979—2018年,累计吸引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20343亿美元。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,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领域不断拓展,服务业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,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2018年达68.1%。
         (三)对外投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 ,参与国际分工能力明显加强 。建国以来至上世纪70年代,我国只有少数企业开展对外交流。改革开放以来,外贸迅速发展 ,带动了企业逐步走出去。进入新世纪,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。2018年 ,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205亿美元,比2003年增长41.3倍,年均增长28.4%。党的十八大以来 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促进了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 ,我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56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18年为156亿美元 ,占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总额的13%。
           六、从发展落后到创新驱动,科学教育事业欣欣向荣
           新中国成立70年来,我国科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,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,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,人才队伍日益壮大,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。
          (一)科技实力显著增强,重大成果不断涌现。建国初期 ,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落后,科研人员和机构短缺,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,专门科技机构仅有30多个 。上世纪50—70年代,我国自力更生发展科技事业,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体系初步建立,取得了“两弹一星”等重大成果,但科技总体水平仍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。改革开放以来 ,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,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,一系列重大科技计划出台,产学研结合不断强化,科技领域投入持续增加 ,带动创新产出不断扩大 。2018年,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9657亿元,比1995年增长55.4倍;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.18%,比1995年提高1.61个百分点 ,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 。2018年末 ,全国有效专利达838万件,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160万件,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.5件 。我国自2013年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,研发人员总量 、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6年和8年居世界首位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在载人航天 、探月工程、量子科学 、深海探测、超级计算、卫星导航等诸多领域取得重大成果,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不断显现。
         (二)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,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。建国初期 ,我国教育水平低下 ,人口文化素质差,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%左右,全国80%以上人口是文盲。上世纪50—70年代,我国重视发展基础教育 。1978年 ,基本普及小学教育 ,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.5%;1982年,文盲率降至22.8%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,义务教育不断完善,高等教育逐步加强,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。2018年,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.2% ;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2831万人 ,比1978年增长32倍;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.3年提高到9.6年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进展,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,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。2018年 ,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8.1%,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;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达到10340所。教育事业发展有效提升了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,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资源。
          七 、从相对滞后到全面进步 ,社会事业繁荣昌盛
        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 ,我国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,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,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 ,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硕果累累,环境保护日益加强 ,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。
          (一)文化事业不断繁荣 ,国家软实力明显增强 。建国初期,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落后 ,公共图书馆、博物馆 、广播 、图书、报纸等严重不足 。上世纪50—70年代,社会主义文化在曲折中发展 ,总体上仍难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。改革开放以来 ,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,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建立,文化事业实现快速发展。2018年末,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73个,比1949年增长56.7倍;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.3%;全年出版各类图书95亿册(张) ,比1950年增长34倍 。党的十八大以来 ,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,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 ,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,汉语学习热潮在众多国家兴起。2018年末,全球154个国家(地区)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。
         (二)医疗卫生长足进步 ,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。新中国成立前 ,中国人曾被称为“东亚病夫”。建国初期,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很低 ,且大部分医院集中在城镇。上世纪50—70年代 ,经过努力,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 。1978年末 ,我国医疗卫生机构17万个,床位数204万张,卫生技术人员246万人 ,但医疗卫生事业总体水平依然不高 。改革开放以来,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,医疗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,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 。2018年末 ,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.7万个 ,比1949年末增长271倍 ;卫生技术人员952万人,增长17.8倍。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,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医疗、医保、医药事业深入发展,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,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,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 ,为人民健康撑起牢固保障网 ,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。居民预期寿命由建国初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.0岁 ,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‰下降到2018年的6.1‰,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。
         (三)体育事业蓬勃发展,竞技体育迭创佳绩。建国初期,我国体育发展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。上世纪50—70年代 ,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,竞技体育取得突破。1956年,举重运动员陈镜开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。1959年,容国团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 。改革开放以来 ,我国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。1984年 ,新中国首次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夏季奥运会,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“零”的突破 。2008年,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,我国体育代表团所获金牌数首次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。1949—2018年,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3458个。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,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体育产业快速发展,各种健身场所迅速兴起,有力促进群众体育运动开展。近年来,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.6平方米以上 ,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,我国运动员在各项国际比赛中捷报频传 。
         (四)环境保护从无到有,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 。上世纪中叶起 ,环境保护发端于工业化国家 。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是“三废”(废水、废气 、废渣)等污染物治理 。1972年,我国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,之后成立了一批环境保护相关机构。改革开放后,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,90年代制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。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 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深入人心,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,改善环境质量取得突出成效。2018年,水电、核电 、风电、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2.1%,比1978年提高15.5个百分点;全国首批实施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》的74个城市PM2.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2%,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68%;十大流域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13年下降2.1个百分点。
           八、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 ,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
           新中国成立70年来,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,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,积极扩大就业,努力增加居民收入 ,逐步提供社会保障,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总体小康 ,正在迈向全面小康。
         (一)就业规模不断扩大,就业结构逐步改善。新中国成立前,经济凋敝,城镇劳动力多数处于失业状态 。1949年末 ,全国城乡就业人员18082万人 ,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仅有1533万人,城镇失业率高达23.6% 。上世纪50—70年代,通过积极发展经济 ,我国就业状况逐步改善。1978年末 ,我国就业人员达到40152万人,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514万人 。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优先政策实施,我国就业总量大幅增加,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、三产业转移 。2018年末,我国就业人员增加到77586万人 ,其中第二 、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27.6%和46.3%,比1952年末分别提高20.2和37.2个百分点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 ,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,有效激发市场活力,促进新兴就业岗位不断涌现 ,第三产业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,就业形势稳中向好。2013—2018年,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超过1300万人。
         (二)居民收入持续增加,消费水平不断提高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很低。1956年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8元 ,人均消费支出仅为88元 。由于人口增长快,积累和消费关系不合理等原因 ,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为171元,人均消费支出为151元。改革开放以来,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。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,比1978年实际增长24.3倍 。随着收入较快增长 ,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 ,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。2018年 ,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9853元,比1978年实际增长19.2倍 ;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.4%,降低35.5个百分点。家电、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,居住条件显著改善。2018年,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、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分别达41.0辆、121.3台 ,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 、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分别达22.3辆、116.6台 ,比改革开放初期大幅增加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018年已下降至2.69。
         (三)社会保障不断加强,织就广覆盖的民生安全网。建国初期,我国社会保障尚属空白。上世纪50—70年代,开始由国家和单位对城镇职工提供劳保等一定福利 ,并由集体对农民实行少量保障。改革开放以来 ,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,覆盖面持续扩大,待遇水平稳步提升。党的十八大以来 ,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,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。2018年末 ,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848万人 ,比1989年末增加36138万人 ;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643万人,比1994年末增加11675万人 ;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3868万人,比1994年末增加22046万人 ;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,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 ,基本实现全民医保。
         (四)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,对全球减贫事业贡献巨大。新中国成立前,国家积贫积弱 ,人民贫困如洗。上世纪50—70年代 ,城乡居民生活有所改善,但农村贫困问题始终突出 。按照2010年标准,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7.7亿人,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.5% 。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农业、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和扶贫开发大力推进,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。2012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至9899万人,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.2%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,精准脱贫政策陆续出台 ,尤其是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 ,贫困人口脱贫明显加快。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 ,过去6年共减少8239万人 ;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.7%,过去6年下降8.5个百分点。我国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灭绝对贫困 ,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,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%。
           风雨砥砺不忘初心,春华秋实继往开来 。70年披荆斩棘 ,70年风雨兼程,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,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,还是在世界历史上 ,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。今天 ,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、更有信心、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,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勠力同心,奋斗不息,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! 
          注[1]:东部地区包括:北京 、天津 、河北、上海 、江苏 、浙江 、福建、山东、广东 、海南;中部地区包括 :山西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;西部地区包括 :内蒙古 、广西 、重庆 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陕西 、甘肃、青海 、宁夏 、新疆;东北地区包括: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。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来源:国家统计局
    地址:中国.济南长清区崮山.快盈viii工业园  邮编:250307  电话/传真:86-0531-88360186
    鲁ICP备19002176号 公安备案 37011302000261号   山东快盈viii水泥集团有限公司



  • XML地图